
2024年11月19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欧盟强迫劳动条例》,这是全球供应链中人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条例草案最早于2022年9月14日由欧盟委员会提出,并在2024年4月23日获得欧洲议会通过。经过欧洲议会议长和欧盟理事会主席签署后,该条例将在《欧盟公报》上公布,并在公布翌日生效,自生效之日起3年后开始适用。
核心内容与目标
该条例的核心内容是禁止所有经济经营者在欧盟市场上投放和提供任何使用所谓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或禁止从欧盟市场出口任何使用所谓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这一禁令涵盖了所有具有货币价值的产品,并且适用于所有行业部门。所谓“使用所谓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是指在产品的开采、收获、生产或制造的任何阶段,包括在产品供应链的任何阶段,在与产品有关的工作或加工过程中,全部或部分使用了所谓强迫劳动的产品。
强迫劳动的定义
该条例中的“强迫劳动”一词参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第29号公约第2条定义的强迫或强制劳动,包括强迫儿童劳动。欧盟立法者认为,如果产品在生产过程的任何阶段中使用了强迫劳动,则该产品被认为是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
信息披露与尽职调查
对于在欧盟进口或出口产品的经济运营商来说,最重要的义务之一是向海关当局披露额外信息。根据该条例,欧盟委员会有权通过委托行为确定需要提供额外信息的产品,并采取执行行为具体说明要共享的信息细节。进一步的信息旨在披露有关产品制造商和产品供应商的详细信息,以及有关产品本身的其他信息。
调查与处罚
为了执行禁止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的禁令,欧盟委员会和国家主管当局将通过新成立的“欧盟反对强迫劳动产品网络”合作。这将允许外国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在该框架内,主管当局将在导致禁止目标产品的调查的所有阶段进行协调。
国际合作与影响
该条例授权欧盟成员国可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调查。一旦面临欧洲国家政府的调查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在要求时限内完成应对调查询问、资料准备和提交,另一方面也要遵守《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和《数据安全法》等国内法律法规要求,与国内主管部门沟通,做好相关出境审批等工作。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中国企业应对措施
《欧盟强迫劳动条例》的实施对中国企业而言,意味着国际贸易环境的重大变化,提高了企业合规的门槛,并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国企业必须确保其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新的法规要求,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商业损失。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包括建立和完善内部合规制度,进行深入的供应链尽职调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参与欧盟相关立法活动,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以及对高风险产业的供应链进行提前规划和优化。通过这些措施,中国企业将能够应对《欧盟强迫劳动条例》带来的挑战,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信誉,确保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随着《欧盟强迫劳动条例》于11月20日正式生效,全球供应链中的人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条例不仅强化了对强迫劳动的国际打击力度,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合规挑战和国际贸易环境的适应要求。面对这些变化,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以确保其全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