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鉴背景与意义

《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是标普全球基于2023年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结果编制的重要报告。它涵盖了60个行业,超过1,700家企业,旨在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对全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年鉴的发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舞台上提供了展示自身优势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

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政策与指引

2023年5月1日起,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指引是中国第一套统一的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披露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的指引,标志着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中国也积极响应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发布的两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升透明度和可比性。

(二)企业表现

1. 环境维度

在环境方面,中国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尽管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等关键议题,但整体表现仍有待提升。例如,2023年CSA数据显示,近50%的中国企业尚未公开报告其范围一排放数据,而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行业的范围一排放报告率最低。在范围二排放方面,约有43%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测量和报告,但材料、消费品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披露率较低。此外,中国企业在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方面也相对滞后,约87%的公司尚未公开披露公司层面的绝对减排目标或强度目标。

2. 社会维度

在社会议题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披露了有关一般政策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的基本信息,但在制定可衡量的指标和目标方面仍需努力。例如,只有11%的中国公司为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指标制定了量化目标。在客户隐私保护方面,中国企业的表现也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中国企业表现较好,约66%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特殊培训和福利。

3. 公司治理维度

在公司治理方面,中国企业在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仍有改进空间。约65%的中国公司在其商业行为准则中涉及腐败和贿赂相关问题,但只有极少数公司(约2%)表示会将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情况与员工薪酬挂钩。此外,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面临挑战,约17%的中国企业公开了供应商行为准则,但很少有企业将反竞争、反腐败和利益冲突纳入其中。

三、行业分析与案例

(一)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汽车行业的脱碳成为关键议题。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实施双积分政策体系,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将超过40%。然而,汽车行业在供应链管理、电池回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例如,尽管中国企业在电池回收方面有所投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二)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银行业在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环保项目等方式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然而,金融行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气候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

(三)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和社会挑战。中国房地产企业在绿色建筑认证、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其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然而,房地产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效率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在老旧建筑改造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方面。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一)政策与监管

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监管,确保企业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企业实践

中国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环境方面,企业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在社会方面,企业应关注员工权益保护、客户隐私保护等议题,提升社会形象。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实践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

(三)国际合作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分享自身经验,同时学习国际先进实践,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