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24年12月17日,中国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这是中国在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领域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在构建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背景与意义
《基本准则》的发布,是中国响应全球对ESG问题关注的体现,更是推动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准则的出台,旨在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促进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准则》的发布,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披露准则治理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总体思路
《基本准则》的起草坚持了“积极借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彰显特色”的思路。这一准则在制定目的、适用范围、披露目标、重要性标准、体例结构以及部分技术要求等方面基于我国实际作出规定,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准则的有益经验。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于具体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利于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与国际准则实现趋同。
起草发布过程及意见采纳
《基本准则》的起草发布经历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评估过程。2023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开展了国际准则在中国适用性评估等工作,形成了讨论稿。2024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基本准则》全面梳理和吸收了五百余条反馈意见,从明确实施范围和具体要求、优化和精确细则表述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内容介绍
《基本准则》共六章31条,主要内容包括:
- 总则:明确了制定目的、准则体系、可持续信息和价值链的概念、报告主体、关联信息、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要求等。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框架,以确保披露的信息既全面又具有可操作性。
- 披露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目标和信息使用者,并对披露目标所涉及的重要性原则、重要性评估、汇总和分解以及相称性方法等予以明确。这有助于企业理解其披露信息的重要性,并据此做出合理的决策。
- 信息质量要求:规定了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满足的6个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验证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这些要求确保了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使得利益相关方能够依赖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 披露要素:规定了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包括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以及每一要素下需要披露的内容。这四个要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以确保其披露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 其他披露要求:规定了报告期间、可比信息、合规声明、判断和不确定性、差错更正、报告和披露位置等。这些要求确保了披露的一致性和透明度,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轻松地比较和分析不同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
对企业的影响
《基本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产生以下影响:
- 提升企业透明度:要求企业全面、准确地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 增强企业公信力:通过遵循《基本准则》进行信息披露,企业可以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从而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至关重要。
- 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和环保活动。这有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在长期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 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收集、整理和分析可持续发展信息,并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披露,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担。然而,这种成本的增加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投资,因为它有助于企业在长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基本准则》的实施将推动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适应新的披露要求和市场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满足监管要求,还能够在长期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基本准则》的发布是中国在可持续披露领域的重要进展,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基本准则》的实施,中国企业将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这一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